我們的西西
我們的城市

西西的三個文學作品

我們選取了西西發表於七十、八十及九十年代的三個文本。它們關注香港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及議題。我們認為,西西正是通過形式上的創新與實驗,來建立觀察世界、思考問題的新視野。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及進一步了解這三個文本。

Cover of Mourning the Breast

(1992年由洪範出版)

西西於1989年確診乳癌,隨之發表一系列相關文章,並於1992年結集為《哀悼乳房》一書。《哀悼乳房》除了敘述個人經驗、發患病感受,更並置、混雜了多種文體,涉及醫學、翻譯、建築等等的知識。何福仁稱之為「跡近萬花筒」的「新文體」,鄭樹森則稱之為「混合文類的小說」、「多文類的綜合敘述體」。。。

(1977年1月4日至3月31日於《快報》上連載,1990年出版)

西西形容《我城》與《美麗大廈》這兩部發表於七十年代,同樣極具開創性的長篇小說為「一個地方的兩種寫法」。相對於《我城》的上天下海的漫遊,《美麗大廈》聚焦於一座十二層高的住宅大廈。如果城市的發展,由自帝國主義的侵佔,以及維希留所關注的速度的暴政,在《美麗大廈》裡,西西則以「極慢速」的筆法,致力為小市民自力經營的日常作傳。。。

(1986年4月完稿,1988年收於《手卷》)

〈浮城誌異〉嵌入了十三幅比利時畫家馬格列特的畫作,說的卻是似曾相識的香港故事。中英於1984年簽訂聯合聲明,香港於1997年的主權移交成為定局。此城居民應如何思考自身前途?小說於1986年4月完稿,回應的正是此一特殊的歷史情境。小說受卡爾維諾「時間零」的觀念影響,不重在敘述一個有始有終的「完整」故事,而是定格於當下,通過十三幅充滿了矛盾與張力的超現實畫作,與讀者一起思考各種可能的未來。。。

創作提示

讀者不單能在西西的作品發現「過去」,同時也可以發現「當下」。我們在西西的作品中,發掘出可以應用於觀察當下香港的寫作策略。試試根據我們的寫作提示,寫出你自己的故事。

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有關西西作品的網站、資料庫連結和參考書目。

由2021年11月至今,我們以線上及實體形式(在深水埗、灣仔、九龍塘等地點),舉辦了多個寫作坊。你可以在這裡了解更多有關這些創作坊的背景及我們的理念。

©2024 - All rights Reserved. Our Xi Xi Our City.